自1987年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以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将近20年。中国的互联网市场也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网民规模已超过1.3亿(年报),中文成为互联网第二大语言。在传统互联网行业(新闻、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新兴的互联网服务行业(如网络视频、WEB2.0、博客网络)也在风起云涌,丰富了互联网服务的应用领域。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信息的共享和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如何收集和汇总网站的信息,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一直是国内企业关注的焦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相关网络 流量 的评估和分析却一直滞后。尤其是缺乏权威、整洁的网站流量综合排名机构,使得中国网站长期依赖国外网站流量分析机构的统计数据。
所谓第三方网站流量排名服务,就是通过一个完全中立的第三方平台监控所有网站的流量,并使用自己的一套算法来评估网站流量。依次。网站流量的统计、排名、调查、分析和推广在中国早已存在,但混乱且极不规则。不仅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定义术语。因此,大家在讨论和讨论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基础。国际上有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这是一个通过发布世界 网站排名 来吸引注意力的网站。成立于1996年4月,1999年被亚马逊收购。他们的目标是让冲浪者共享虚拟世界的资源,参与更多的资源。组织。作为业务单位,国外数据仅供参考。国外公司更注重对流量的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排名。但是,在中国,公司的排名早已被业界视为标准,那么它是否适合中国网站对流量排名的需求呢?事实上,2006年以来中国的 网站排名 数据越来越受到质疑,原因如下:在中国,公司的排名早已被业界视为标准 网站排名 ,那么它是否适合中国网站对流量排名的需求?事实上,2006年以来中国的 网站排名 数据越来越受到质疑,原因如下:在中国,公司的排名早已被业界视为标准,那么它是否适合中国网站对流量排名的需求?事实上,2006年以来中国的 网站排名 数据越来越受到质疑,原因如下:
1、对中国互联网了解不足
互联网虽然提倡“连接无极限”,但并不代表不受国界和地域的影响。语言、文化、习俗、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网民的上网习惯、浏览取向、网络消费习惯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不同地区的网站流量特征上. 例如:在国外很受欢迎的维基百科网站,基本上只限于国内的小群体。而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纯社区网站(如百度贴吧、天涯、猫铺等)在国外的知名度远不及国内。又如:国内网友有“看文章评论”的习惯,而且经常会有网站发表文章,导致流量大幅增加 seo优化 ,但这种情况在国外很少发生,所以 网站排名 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制定标准。长期以来对中国互联网现状缺乏了解,与国内互联网行业缺乏沟通,2007年8月,按照自己的标准,单方面大幅降低中国 网站排名 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 统计模型的固有缺陷
统计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任何网站的统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客户统计(我们称之为K统计)和由此产生的客户排名(我们称之为K排名);二是 网站统计 (我们称之为K排名)。W统计)和网站端排名(即W排名)据此得出。K统计的方法是在网友的电脑上安装一个统计插件。插件可以自动记录网友浏览网页的行为,比如登录了哪些网站,打开了哪些网页,打开网页的时间等。这些记录会被统计插件自动保存。中并存储。发送到流量统计平台,平台会根据自己的算法统计所有网友终端发回的记录,计算网站的流量排名。属于这种模式。可见K统计是一种抽样统计方式,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安装统计插件的网友数量。外挂网民的地域分布和横向分布)非常关键。W统计即网站端统计,即在网站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统计软件,记录所有客户的访问量,对访问量进行统计分析。这两类方法在统计学上各有特点,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主要方面进行比较:
在方法评估方面,客户统计(K统计),网站统计(W统计)
对真实流量进行采样,只记录大概的比例就可以记录当天的总流量
流量忠诚度可以统计流量忠诚度。无法判断统计IP是否来自多个用户。
或者不同的IP是否代表一个用户,
因此,无法计算流量忠诚度。
对用户的跟踪分析可以长期进行,但无法跟踪网民的访问行为。
只要安装统计插件的用户在线,只会记录当天的访问记录
统计错误率低和高
由此可以看出,客户端统计的优势在于对流量的深入分析,尤其是针对不同特征的网民群体(如企业用户群体)的个性化分析,而网站端的统计是在宏观交通统计中。有先天优势。我们可以用一种直观的方式来说明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假设在一个人满为患的场所,网站统计可以统计声音的分贝水平,而客户端则分析不同人群主要说什么。如果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网站流量排名的准确性和深度。
3. 统计样本的局限性
让我们再次分析模式。如前所述,在数据客户端统计模式下,数据源都是安装了统计插件的网友。由于统计插件本身对网友的实用价值不大,为了鼓励网友积极安装,一般都打包成实用软件。统计插件是浏览器工具栏( ),可以为普通网民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不过工具栏没有中文版,产品设计对中国网友来说不太实用。因此,在中国积极安装的中国网民大多是网站管理员和互联网专业人士,以提高他们网站的排名。这些群体在中国1亿网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但他们的上网行为被抽样统计为中国网民的常见行为。一般来说,作为一种抽样统计模型 网站排名 ,统计样本必须均匀分布,不仅是地域性的 关键词优化 ,而且网络操作水平、知识水平、职业背景等都必须均匀分布,否则统计结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统计抽样存在严重偏差。
4、作弊处理标准不符合中国互联网特点
2007年8月,中国网站数据调整,导致中国 网站排名 大幅下降。确实有作弊网站,但也有很多网站被“流量杀死”。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网民市场,在世界500强网站中,中国网站仅占一小部分,甚至一些韩日 网站排名 领先于中国网站。主要原因是有一个反作弊机制,有自己定制的标准,任何数据增长不符合这个机制的网站都在被打压的范围内。反作弊是保证排名公平的重要措施,但必须考虑不同国家的互联网文化。
品牌文胸前十大排名中国(十大品牌文胸排行榜)
生产/联合商业网络和搜狐网络作者/泰德米尔统计/11导语:随着购物中心在中国的快速成长和普及,中国大量的连锁店也在借助东风高速成长和扩张。 本着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廉商。 com在2022年推出连锁品牌“龙舟榜”。 “龙舟榜”取自中国的传统习俗——赛龙舟,而中国的连锁品牌也逐渐呈现出千帆逐鹿的态势,其中创新发展永无止境,也象征着一直根植于中国文化中的深厚商业传统和创新活力。 我们期待每年都有一场比赛,一场赛跑,让“龙舟榜”真正成为代表中国连锁商业核心价值观的榜单。 内衣作为个人必需品,具有刚需和高频消费的特点。 随着“她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多元化选择内衣品牌,内衣赛道也被称为服装界的最后一块蛋糕。 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中国内衣整体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91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15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734亿元。 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内衣市场瞬息万变,也为新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在资本的推动和流量的加持下,众多新锐内衣品牌纷纷在线上平台推出新概念,NEIWAI、Ubras、Suji良品等以无钢圈、无尺码、软支撑等革命性品类创造并颠覆了传统内衣定义。 搅拌机、好奇小姐、优树等。 通过创新的消费穿戴场景和功能升级迅速崛起;蝴蝶,桑加,likeuu等。 专注细分人们的需求,成为有代表性的内衣品牌典范。 相比资本青睐的新玩家,传统内衣的日子有些惨淡。 比如被称为“内衣第一股”的都市丽人,连续三年亏损;同样是头部内衣品牌的安李芳,连续两年亏损;虽然爱沐股份保持盈利,但其2021年净利润下滑22.42%…面对这种情况,传统内衣品牌不是等死。 曼妮芬和大都会美妆加速数字化转型,抛弃蕾丝、钢圈等“旧性感”内衣标签,适应新人群、新需求,调整战略方向,积极为市场提供更多创新产品。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上涌现的新锐内衣品牌也开始向线下扩张。 2019年,Ubras在上海杨浦区合生汇开设了首家线下旗舰店。 三年内,全国实体店数量扩张至20+;新锐内衣中的头部品牌,如香蕉Inside、奶糖派等也开启了线下门店的布局。 新老玩家纷纷出招,内衣赛道之争不断。 本期,恋上。 com特别推出“2022年20大内衣连锁品牌”龙舟榜,从店铺数据中直观了解内衣赛道上各大品牌的发展规模,同时借助店铺评级、融资情况等维度对这些品牌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从而探究中国内衣的发展趋势。 注:列表按照店铺数量从高到低排序。 门店数据来源于官方品牌披露、第三方数据平台和公开媒体报道。 门店数量默认为在中国大陆开设的门店数量。 从榜单可以看出,能进入榜单前20的品牌,至少都是100家以上门店的水平,这是新内衣品牌望尘莫及的目标。 单从门店数量来看,虽然新锐内衣来了,但线下实体市场仍以深耕多年的传统内衣为主,而帕兰多、大都会美妆、卡曼分别以+、5000+、4000+位列榜单前三。 其中都市丽人是“第一内衣”,曾经也是如此。 都市丽人成立于1998年,长期以来一直在抢占市场。 2015年,都市丽人门店总数一度达到8058家,公司也实现营收50亿元,净利润5.4亿元,市值近200亿港元。 事实上,不仅是都市丽人,大多数传统内衣品牌也通过这种快速扩张打开了市场。 但是100家店,1000家店,甚至家店的门店规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难发现,在TOP20的榜单中,大部分品牌都诞生在千禧年之前。 值得注意的是,门店规模对于品牌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销售增长的同时,也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反馈慢、库存增加、外部消费环境变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很多传统内衣品牌近年来业绩不景气,不得不打折促销以减少库存,甚至缩小规模、关闭亏损门店。 可以说,门店规模是品牌实力的体现之一。 对于传统内衣品牌来说,线下渠道为其发展壮大注入了不少力量。 门店扩张是建立品牌知名度、确立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但粗放式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很多隐患。 这也体现在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上。 以淘宝和为两大网络销售渠道,联商。 com对比各大品牌官方旗舰店的用户评分,形成“2022年内衣连锁品牌10强”榜单。 可以看出,虽然传统品牌在门店规模上占据优势,但好评榜TOP10的前三名Ubras、奶糖派、娇内都是前沿内衣的领导品牌。 也和两者的销售方式息息相关。 以线上销售为主的新锐内衣品牌,在数字化和用户反馈方面做得更好,而相对于大型传统内衣企业,“轻量化”的新兴企业也更容易对反馈和消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调整。 新品牌在网上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只要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特色和卖点,就能迅速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在过去,如果你想让消费者了解一个品牌,你需要做大量的广告,在大量的实体店铺货,让消费者看到。 在线下,只要品牌有独特、鲜明的特色,就会被消费者发现,然后消费者会主动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展示、打卡,带来几何倍数的信息传播增长。 此外,新锐内衣能受到消费者青睐,占据好评榜前三,也与女性消费意识的觉醒有关。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他们更喜欢舒适、健康、功能性强的内衣产品。 而内外牌、ubras、Banana等新品牌普遍更注重舒适性和科技感,符合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传统品牌也在通过不断年轻化进行调整。 比如都市丽人推出了软心文胸、无码内衣、无码内衣,拓展线上业务发展的所有渠道,全资控股成立电子商务公司;爱沐股份还根据年轻人的喜好对店铺形象进行了升级,推出了全新的形象,用光影打造了现成的陈列空…除了店铺规模和好评,融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 所以,恋上。 com盘点了过去三年内衣品牌的融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三年,国内内衣赛道共发生16起融资事件。 从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几乎每次融资事件都是几千万。 值得一提的是,这16个融资案例几乎都是新锐内衣品牌获得的。 都说资本市场需要新故事,这说明新锐内衣品牌在给消费者讲故事、布局线上渠道、迎合新消费场景方面做得更好。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中国女性内衣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是25-39岁的女性。 一方面是较早受到自由、个性等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女性内衣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使用场景和体验需求进一步细化。 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品牌知名度不再是他们最重要的购买因素。 针对线上内衣销售“尺码不准,不予退换”的痛点,Ubras推出了无尺码;面对自尊的崛起,国内外没有钢圈,强调舒适、功能、美观的平衡;另一方面,太妃糖学校在尺寸上做文章,专注于大号胸罩…这些新品牌虽然在诞生之初并不具备传统内衣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但凭借其独特的“故事”和突破点,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心,在内衣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标签目前内衣市场呈现新老割据的局面。 虽然新品牌在资本的帮助下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传统品牌并没有等死,它们在不断更新以维持自己的地位。 比如,面对连年亏损,去年11月,都市丽人创始人郑耀南被重新任命为CEO,重回运营一线,并喊出“二次创业”的宣言,转战线上全渠道布局转型。 “未来我们会逐步弱化线上线下的差异,增加趋同性,同时线上不打折,保证所有渠道同价。 ”传统内衣品牌往上走,新内衣也在往下走。 据悉,近年来,一批新锐内衣品牌开始向线下扩张。 毕竟互联网品牌虽然发展迅速,但很多都难逃“短命”的命运。 想要长久立足,让消费者持续购买,需要在各个方面“查漏补缺”。 网上开店也成为新锐品牌的必经之路,不仅可以拓宽销售渠道,也是需要积累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发展趋势?
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
前瞻提出:互联网核心产业主要指随互联网技术诞生而衍生的产业业态,主要包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数字娱乐三大板块。 不包括其他在互联网技术加持下,对原有产业业态进行升级改造,甚至衍生出新业态的部分。 详细分析如下: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6.73万亿元,电子商务贡献巨大
1、电子商务发展现状:2020年达到5.45亿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历年统计数据来看,2011-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在2014年就已达到万亿市场,202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注: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统计为电子商务服务业营收额规模,而非电子商务实现的电子交易额。
2、移动支付发展现状:2020年接近2900亿元,支付宝和微信“两分天下”
——竞争现状:支付宝微信两分天下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竞争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支付宝和微信常年占据行业龙头地位,市场份额占比合计保持在90%以上。 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在第三地方移动支付领域,微信和支付宝合计市场份额为94.4%。
——支付用户规模:截止2021年6月达8.72亿人,使用率超85%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也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 2011-2020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逐年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72亿,网民移动支付的使用比例提升至86.3%。
——市场规模:2020年近2900亿元
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中,支付宝和微信基本两分天下,两种支付方式合计市场占比超过80%,因此本文从企业营收角度(非第三方移动交易额角度)测算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前瞻整理了腾讯系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和阿里系中蚂蚁金服营业收入,并结合不同年份两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倒推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市场规模变动情况。 从数据来看,2017-2020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市场规模达到2893.45亿元,同比增长22.27%。
3、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包含六大细分领域,2020年规模近万亿
——发展全景:包含六大细分领域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助推衍生出了一大批互联网网络娱乐领域新业态,如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等,结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出品《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2019~2020)》中定义的数字内容,前瞻将互联网对于我国网络娱乐领域产生影响的部分定义为数字娱乐概念。
前瞻认为,数字娱乐是由文化创意结合信息技术形成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主要局限于为居民生活带来娱乐的领域部分,主要包括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和网络新闻六大类,其中网络视频包括长、中、短视频。
——市场规模:2020年近万亿
根据本文定义的数字娱乐细分市场规模,前瞻得到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变动情况。 从数据来看,2016-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数字娱乐市场规模达到9857亿元,同比增长47.42%。
4、互联网产业核心市场规模:2020年规模达6.73万亿,增速超25%
基于本文对互联网核心产业定义,前瞻得到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2017-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增速保持在20%以上,2020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5.02%。
互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1、发展前景:2026年达到19万亿,年复合增速或达20%
从行业发展来看,我国互联网产业仍然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互联网技术革新是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促进下,未来我国互联网产业或将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基于此,前瞻预计2026年我国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9万亿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速达到20%。
2、发展趋势: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推动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持续扩大升级。 目前来看,2020年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进步和疫情催化培育下,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3.0的维形特征已经初步显现,线上线下双向融合、视频化场景、无接触服务、个性化定制、泛在化终端等新变化新趋势更加凸显。 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产业消费业态既有“从有到优”深度广度的延展,也有“从无到有”全新业态的诞生。 未来3-4年内,全场景下的互联网产业融合消费将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更多未知的新产业和新消费业态,引发全领域、全要素、全场景、全渠道的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全新变革。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公司市场什么(区块链公司市场什么时候发展)
区块链现在市场整体情况怎么样?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搜索关键词:区块链及与之相近似或相关关键词;2)搜索范围:标题、摘要和权利说明;3)筛选条件: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法律状态为实质审查、授权、PCT国际公布、PCT进入指定国(指定期),简单同族申请去重是按照受理局进行统计。 4)统计截止日期:2021年8月30日。 5)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1、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概况
(1)技术周期:处于快速发展期
2010-2020年,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增长态势。 整体来看,全球区块链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
注:当前技术领域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通过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分析。
(2)专利申请量及专利授权量:2020年专利数量及授权量均有所下降
2010-2020年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1.48万项。
在专利授权方面,2010-2018年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2020年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授权数量为2017项,授权比重仅为13.6%。
2021年1-8月,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和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4537项和324项,授权比重为7.09%。 截止2021年8月30日,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为4.3万项。
注:①专利授权率表明申请的有效率以及最终获得授权的提交申请成功率。
②统计说明:如果2012年专利申请在2014年获得授权,授予的专利将在2012年专利申请中显示。
(3)专利法律状态:“审中”专利为主
目前,全球区块链大多数专利处于“审中”和“有效”状态,两者区块链专利总量分别为3.12万项和1.05万项,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量的73%和24%。 PCT制定期内的区块链专利数量仅有1414项,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量的3%左右。
(4)专利市场价值:总价值超11亿美元,3万美元以下专利数量较多
目前,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总价值为11.31亿美元。 其中,3万美元以下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3.28万项;其次是3万-30万美元的区块链专利,合计专利申请量为3810项。 3百万美元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最少,为50项。
统计口径:按每组简单同族一个专利代表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同族中有专利价值的任意一件专利进行显示。
2、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技术类型
(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占比高达96.67%
在专利类型方面,目前全球有4.16万项区块链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96.67%。 实用新型区块链专利和外观设计型区块链专利数量分别为1279项和153项,分别占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的2.97%和0.36%。
(2)技术构成:第一大技术占比近15%
从技术构成来看,目前“防止未授权行为的保护计算机、其部件、程序或数据的安全装置〔8,2013.01〕[2013.01]”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04万项,占总申请量的14.57%。 其次是“H04L1/00至H04L27/00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设备、电路和系统〔5〕[2006.01]”,专利申请量为9993项,占总申请量的14.05%。
(3)技术焦点:十大热门
全球区块链前十大热门技术词包括智能合约、认证方法、节电设备、完整性、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块链网络、数字签名和用户终端。 进一步细分来看,区块链技术热门词包括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安全性、大数据、管理方法、计算机设备等。 具体情况如下:
注:旭日图内层关键词是从最近5000条专利中提取。 外层的关键词是内层关键词的进一步分解。
(4)被引用次数TOP专利:十大专利被引用超过1500次
基于公共身份账本的区块链身份管理系统(专利号:USB1)和资产交易平台以及资产的数字化认证和交易方法(专利号:CNA)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两大区块链专利,分别被引用262次和217次。其它被引用次数前十大专利如下所示:
3、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竞争情况
目前,全球区块链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申请量的63.52%;其次是美国,美国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区块链专利总申请量的15.44%。 韩国和中国香港虽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与中国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
统计说明:①按每件申请显示一个公开文本的去重规则进行统计,并选择公开日最新的文本计算。 ②按照专利优先权国家进行统计,若无优先权,则按照受理局国家计算。 如果有多个优先权国家,则按照最早优先权国家计算。
(2)中国区域专利申请分布:广东最多
中国方面,广东为中国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累计当前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高达8481项。 北京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也超过六千项,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当前申请区块链专利数量均超过1000项。 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区块链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四川、福建、湖北和陕西。
统计口径说明:按照专利申请人提交的地址统计。
(3)专利申请人竞争: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夺得桂冠
全球区块链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申请人分别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瑞策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其中,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为1476项。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其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为1191项。
注:未剔除联合申请数量。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应用前景有哪些呢
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发展迅速
2017-2020年,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级别市场规模,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级别产业规模的改变。
在企业数量方面,2020H1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新增区块链企业数量达303家,同比增长274.07%。
中国区块链专利数在全球范围占比大,产业聚集效应初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在区块链行业竞争优势较为明显。从专利数量上看,根据全球权威知识产权第三方机构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2020上半年全球企业区块链发明专利排行榜》的数据,TOP
100名企业主要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占比46%,其次为美国占比25%。
区块链产业园区作为区块链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地方政府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从产业园的位置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重庆、青岛、长沙等城市区块链产业园区数量较多,形成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聚集效应,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效应,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效应和以重庆、湖南为主的湘黔渝聚集效应。 未来,中国区块链行业有望依托聚集效应加速发展。
区块链金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主要分布在金融,供应链,溯源和硬件,占比近65%。 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9)》的披露,全国区块链企业近家。 其中投入生产环节的区块链企业约1000家,占比仅3.6%,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东部发达地区。
未来区块链行业市场容量有望达万亿级别
区块链技术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区块链技术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研究员整理分析认为,中国区块链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2021-2026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73%,2026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63.68亿美元,且在未来20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别。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区块链现在市场发展怎么样?哪个公司专业?中国区块链发展现状
1、行业处在高速成长阶段
从区块链的行业层面上来说,2016-2018年,由于国内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区块链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IDC的数据,中国区块链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0.85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5.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3%。
2、广州是区块链企业的聚集区
区块链企业已经扩散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了以北京、山东为主体的环渤海聚集区;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聚集区;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聚集区;以湖南、陕西为代表的中部聚集区;以及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川渝聚集区,其中,广州聚集区的企业数量远超其他地区。
3、区块链多领域多向拓展
由于区块链行业迅速发展,各区块链企业加速布局区块链领域应用,拓展其业务领域。 截至2020年6月,我国区块链应用企业涉及金融应用、解决方案、BaaS平台、供应链应用、数据服务等,其中,金融应用、解决方案、BaaS平台占比位列前位,占比分别为18%、10%、9%。
区块链前景如何?三季度区块链行业分析:预计四季度市场将回归理性
中国区块链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未来发展走势被关注
区块链是新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模式,具有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特征。 作为隶属于比特币技术的重要概念,区块链本质上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其字面含义代表着区块形成的链条,在每一个区块当中,都包含着有效的信息。
从2017年开始,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重庆等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就区块链发布了指导意见,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本省“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在贵州贵阳、浙江杭州、山东青岛、广东深圳、重庆四地甚至将区块链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并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扶持文件。
如今,在中国已经形成了“无币区块链”的蓬勃发展阶段,未来区块链发展走势被市场关注。
2018年第三季度新增项目数量骤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总体来看,2018年前一季度区块链新增项目数量呈下降趋势。第一季度新增项目共计197个,第一季度新增项目共计
128个,环比下降35.02%。 第三季度新增项目共计36个,环比下降71.88%。
具体来看,1月份发布项目最多,共有105份,2-8月份,每月平均发布数量在44个左右。 进入7月份,新增项目数量骤减,分析是由于加密货币市场行业处于熊市,行业发展趋缓所致。
2018年1-9月中国新增区块链项目数量统计情况
三季度区块链项目融资数量呈下降趋势
总体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区块链项目融资呈下降趋势。 第一季度融资项目占比29.41%,第一季度新增项目占比24.02%,环比下降18.33%。 第三季度新增项目占比19.12%,环比下降20.41%。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区块链项目融资数量占比统计情况
三季度中国区块链专利数量呈下降趋势
截止到2018年9月30日,中国拥有的区块链专利累计共有2326件。 目前,2018年申请的专利共有650件,第?季度共有417件,第?季度共有229件,第三季度目前只有4件。 造成数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专利申请和审核周期较,至少是三个月,因此很多信息还未收录。 目前,5月之后的专利数还未公布。
北京位居申请专利数量第一名,前三季度累计申请专利数量
289件,第二名是广东,几乎是北京的一半,前三季度累计专利申请数量为162件。 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四川和重庆,数量依次为39件、33件、31件和27件。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区块链专利数量统计情况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地区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统计情况
第三季度中国区块链人才市场趋于冷淡
2018年的区块链人才供需比在3月份达到了最高峰,之后持续下滑。 主要原因是从3月份开始,区块链职位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求职的人数增长速度较慢,因此人才供需比失衡。
值得注意的是,ICO融资额也从3月份开始下滑,整个市场慢慢趋于理性,整个行业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与成长。 对于核心技术的人才仍旧需求较大,对于市场、运营等人才需求紧缩。 因此,行业门槛的升高,迫使求职者退出区块链市场。
2018年第三季度的人才供需比持续下滑,并在8月份达到了最低值1.9。 但进?9?份,由于大量的区块链公司破产倒闭,因此岗位数量大幅下降,很多区块链从业者失业,市场供不应求,导致人才供需比上升。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区块链人才供需比统计情况
三季度中国区块链行业应用技术落地
1、传统互联网巨头频繁布局BaaS领域,赛道竞争较为激烈。 其原因一方面是与自有业务结合,解决传统业务的痛点,另一方面是赶上区块链风口,关注技术创新。
2、金融领域仍为区块链热,门场景之一,三季度涌现的项目较多,尤其是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领域。
3、我国政府鼓励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场景,积极建设“一网办”。 良好的政策环境背景下,区块链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三季度中,区块链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主要分为:数字身份平台、数据共享平台、涉公监管平台、电子票据四大类。
四季度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展望分析
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整个市场将趋于理性,区块链技术的一些应用即将落地,各个企业的发展目标更加贴近国家政策导向。
区块链公司前景如何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接近3亿美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块链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仅为0.83亿美元。 2018年全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达1.6亿美元。 并预测在2019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将接近3亿美元。 现阶段区块链的总体市场规模较小,这是因为市场上的区块链项目多处于尝试阶段,投入不大。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区块链的潜力,计划在未来增加预算,受此影响,中国区块链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到了2023年的市场支出规模预计达到19.5亿美元,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51%。
2017-2023年中国区块链市场支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中国区块链发展不利因素分析
1、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业务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无法同时满足“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等要求。 其一,性能问题。 区块链上可进行的交易吞吐量不高,目前的区块容量很小,导致了网络拥堵,高频次业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很多项目在也在着手优化,但距离真实的场景例如银行、证券交易所等的交易吞吐量还有一定距离。 其二,共识机制问题。 能耗方面,工作量证明等共识算法能源消耗大、成本高,使得区块链浪费大量全网计算力和对力;种类方面,目前的区块链共识机制种类过少,在未来多样化的商业场景下,必然需要更加丰富的共识机制相适应。 其三,安全性问题。 隐私保护、有害信息上链、智能合约漏洞、共识机制和私钥保护、算力攻击、密码学算法安全等问题,都令区块链面临着平台安全、应用安全的严峻形势。 其四,数据库问题。 与传统数据库不同,区块链应用需要大量的写操作、HASH计算以及验证操作,专门面向区块链的数据库系统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2、应用场景不明确
当前,区块链项目仍处于探索阶段,找不到具体的落地场景。 目前较为看好的领域有金融、共享经济、物联网、公共服务等,但从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成熟度来看,区块链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离实际使用还有差距。 其一,区块链技术的不成熟制约了商业的应用落地,目前隐私保护算法、共识机制等区块链核心技术虽种类较多,但是普遍来说还不具备商业可用性。 其二,区块链的应用模式仍在探索中,区块链的“不可替代”优势还未体现。 区块链本身代表了一种共识系统,应当从一个更高层次去构建一个符合相应商业场景的共识化系统,而不仅仅是做到“业务+区块链”。 中国用户数多,商业场景复杂,而且任何一个商业产品均会牵涉到非常庞大的流量和人口,目前的区块链技术并不能满足。
3、专业人才稀缺
区块链技术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其涉及领域主要包含操作系统、网络通讯、密码学、数学、金融、生产等等,但目前我国在交叉学科、领域方面尚有不足,相关领域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一方面,研发技术人才缺口大。 区块链的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Go、Javascript、C和C+等编程语言上,新型的智能合约采用Haskell、Ocaml、Rholang等新型函数式编程语言。 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中具有相关语言资深研发经验的技术人才有非常大的缺口。 另一方面,底层设计人才缺乏。 与研发技术人才不同,区块链底层系统架构设计人才要掌握多项交叉学科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深入理解区链底层设计原理、兼具各系统架构设计经验,更要掌握具体应用场景业务逻辑。 虽然目前已有部分高等院校展开交叉学科教育、区块链专项技能学科设定,但专业人才仍十分稀缺。
中国区块链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政策利好推动发展。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区块链等领域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要求。 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试点应用。 2017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
2018年3月,工信部发布《2018年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推动组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2018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鼓励推动边缘计算、深度学习、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研究。
自2016年区块链首次被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来,区块链日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与关注,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江苏、山东、贵州、甘肃、海南等24个省市或地区纷纷推出股利政策,开展对区块链产业链布局,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行业应用。
2、区块链产业逐渐形成
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持续创新,区块链产业逐渐形成,开始在供应链金融、征信、产品溯源、版权交易、数字身份、电子证据等领域应用,有望推动我国经济体系实现技术变革,组织变革和效率变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创业者和资本的不断涌入,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 区块链应用将加快落地,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提效率”,助推传统产业规范发展。 此外,区块链技术正在衍生为新业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区块链技术正在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变革,成为打造诚信社会体系的重要支撑。
3、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在过去,实体纸币的流通是很难追溯的,但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后,所有数字化资产的流向都将有“链”可查。 比如在金融领域,区块链有望能够解决支付领域的痛点和难点,可以降低交易的复杂性,提升交易端到端的速度,降低交易过程中的沟通成本,提高交易记录的透明度和不可篡改性。 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一直很高,还有复杂的手工流程,而区块链技术具有数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其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能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还使小额跨境支付成为可能。 除此之外,区块链的应用还将延伸到医疗健康、教育、慈善公益、社会管理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区块链市场发展怎么样?区块链定义
根据中国信通院《区块链白皮书(2019)》中的定义: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中定义: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协议、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技术以去中心化方式集体维护可信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扩展等特点,正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融合,并应用到政务、医疗、公益慈善、司法治理等各个重要领域,有望推动人类从信息互联网时代步入价值互联网时代。
区块链发展阶段
近十年来,区块链技术不断升级,业界将其演进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依次实现,而是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
区块链企业超千家主要分布在四大聚集区
2016年以来,大型IT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初创企业进入井喷模式,投融资频次及额度剧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2019年12月,我国提供区块链专业技术支持、产品、解决方案等服务,且有投入或产出的区块链企业共1006家。
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大聚集区:以北京、山东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浙江为主的长江三角洲聚集区,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聚集区以及以重庆、四川为主的湘黔渝聚集区。
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2亿元
2016年中国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在1亿元左右,到2018年增长至10亿元,
2019年我国区块链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规模约12亿元。 随着各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预计到2022年,我国区块链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衍生严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
2020年区块链产业将进一步得到规范
2020年,我国区块链政策将持续利好、标准规范更加完善、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持续创新发展、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效应加速显现。同时根据2019年我国区块链发展存在的问题,赛迪区块